走,花戏楼看戏去 黄金哪里去了 很爱你 没道理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4期  总第20期  2012年05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4期  下一期
走,花戏楼看戏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梁 冰 昊 昊 日期:2012-05-14

    不相信自己的人,超人也不帮他!

寻找徽文化
走,花戏楼看戏去
发现地标之亳州花戏楼

□本报记者  梁  冰  昊  昊
    如果安徽是一个家庭,那么亳州和徽州应该是十分相似的兄弟:他们都是曾经昌盛一时的商都。这对兄弟身上散发着儒雅的气质,徽州的水墨画廊让人流连忘返,亳州却带着浓浓的药香,让“药都”的美名也降落在这个皖北古城。
    没错,本期地标发现地,昊昊和你一起寻找有关“药都”的记忆。在那里能不能遇上华佗或曹操呢?要知道,这些人物可都是出自亳州呢。闲话打住,任务要紧,出发喽!

美丽了350多年的花戏楼
    “阳光洒向大地,微风吹来,舒服极了。我们走到明清一条街就感受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再往前,亳州地标——花戏楼映入眼帘。”亳州市三曹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接到了昊昊的任务后,迅速组建了9人地标发现队,一班的梁文耀第一时间为昊昊发来消息。
    “知道吗?花戏楼可是4A景区哦,雕刻在她身上的画精彩极了,像活着的美丽世界!”这不,三班的丁紫菡给了补充。原来,兴建于清朝时期的花戏楼有着精美的雕刻,分别是砖雕、木雕和彩雕,雕刻着戏文、图案、历史人物等,颜色明亮、层次清晰,是古人留下来的美丽财富,到今天,她已经有350多年的历史。

“我的乳名不叫‘花戏楼’”
    说到花戏楼的乳名,就不得不说说,花戏楼建造的故事。
    在前面,昊昊已经说过,亳州是药都,全国的药商在这里集散。其中,山西和陕西的几位药商,因为太过想念家乡,想出要建造一座会馆。一来祭祀神灵,二来用于娱乐,再者就是让和他们一样背井离乡的人有个安身之所。不久之后,美轮美奂的戏楼拔地而起。
    山西、陕西的药商主要供奉关公,所以建起来的戏楼的正门上是“大关帝庙”,再上方的“参天地”则是表达人们对关公的崇仰,意思是说,关公(关羽)的功绩卓著,天地可鉴!
    花戏楼名字的得来,则是因为戏楼上刻满了戏文,各式各样的彩绘,颜色艳丽丰富,像一出出可以看的精彩戏目,所以人们就称它“花戏楼”。

花戏楼“三绝”
    “还没进入景区,就看到两根高高耸立的黑铁杆,导游阿姨说这就是花戏楼‘三绝’之一的铁旗杆。它是由生铁浇铸而成,有16米高,一根就有12000多斤。”四班的徐衔和贾天路忙不迭把从导游阿姨那得来的第一手信息告诉了昊昊。
    “这第二绝嘛,是青砖透雕。你看那‘参天地’大字旁,是明朝大将郭子仪在做寿呢,宾客们纷纷赶来拜寿,每一个人神情、衣着都不相同。别看只是一方不到5平方厘米的砖面上,里里外外,总共雕刻了5层!还有这边的《三顾茅庐》、《棒打鸳鸯》……” 七班王纯月俨然一位十足的“花戏楼”通。
    “最后一绝嘛,就是彩绘木雕啦。穿过大门,就是一座戏台,木雕就在这戏台上。那些彩色的图画,漂亮极了,导游说每一幅都是一个典故呢!”八班的黄诣博最后补充说。
    学生记者  亳州市三曹小学五(1)班  梁文耀  五(2)班  刘  畅  五(3)班  丁紫菡  五(4)班  徐  衔  贾天路  五(5)班  陈一萍  五(6)班  任梓荧  五(7)班  王纯月  五(8)班  黄诣博  指导老师  王晓君  崔丽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