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小包公”法庭现在开庭
□本报记者 吴丽丽
“请全体旁听人员保持安静,现在宣读法庭规则!”
……
嘭——现在开庭!(审判长敲击法槌)
没错,这是庭审现场!近日,合肥市蚌埠路第五小学“小包公”模拟法庭正在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马上,它还会出现在瑶海区德育艺术节上,先跟小J去打个前站——
围绕“孝廉”话感恩
据负责活动的董伟老师介绍,这是蚌五小第三次举行模拟法庭活动,学生亲自参与青少年犯罪真实案例的模拟审理,比如:交通教育法、消防法、义务教育法等,让同学们从中了解法律知识,这次活动围绕“孝廉”这一价值核心。
此次案件的剧本由叶良芬老师亲自制作,叶老师说:“这是根据一起真实案例进行改编的,角色由我们确定,创意来源于感恩的话题,讲述一个儿子为身患重病的母亲进行‘安乐死’,通过审理,得出结论,生命权是公民一项最重要权利,任何人未经法律许可,均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每个角色都由学生扮演
四(5)班陈再召同学的台词本上,长长的台词被他做上了标记,但别看它长,陈再召只用两天就背下来了。他扮演的是公诉人之一,也就是指控被告有罪的一方,本来他是竞选律师的,但没被选上,董老师说:“他记忆力很好,公诉人的语气要很严肃,他都能做到。”
这学期刚开学,“小包公”模拟法庭就开始筹备,从找案例,改剧本,到挑选角色,再到如今比较娴熟的状态,老师及同学们可是下了一番不小的工夫哦。每天,他们在叶老师的指导下排练,练表情,改语气,熟悉相关法律条文,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法官、人民陪审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法警等都由学生担任,是经过一轮轮选拔才定下的。选拔主要在三至五年级之间进行,依据角色标准进行淘汰,要选上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不容易。
说到这,四(5)班李乐周同学眼眶顿时红了。原来,她想竞选辩护人一角,但由于语言表达不是很机敏,被调换成了“证人”,她说:“与辩护人比起来,当证人太简单了,辩护人需要把握好技巧,更有挑战性。”尽管有点小小的失落,但她还是很快进入“证人”的角色,还把当“辩护人”作为下次竞选的目标。
当“小包公”很光荣
学生们很积极,进入角色很快。
审判长由五(2)班张晓玉扮演,这个独一无二的角色可是羡煞了不少人。瞧她威严的架势,流利的台词一说,小J俨然看到一位真正的“审判长”。
要说张晓玉当审判长,还是很有经验的,这是她第二次当。与去年比起来,这次当然发挥得游刃有余。她说:“当审判长要注意听辩证人、公诉人的辩词,不错过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更能保证公正的判决。”当然,审判长没有一点积累不行,她是央视《庭审现场》的忠实观众,这可是她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渠道。
四(5)班王雨航刚读台词时很紧张,还结巴,更别说语气及表情了。后来,她就天天练,现在,她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五(2)班付宝怡排练时,老是想笑,严肃不起来,于是,她回家后,就对着家里的小狗模仿,一遍又一遍。这会看她的表现,小J只能想到两个字:严肃!
正如董老师说的,当上“小包公”让学生们感到很光荣,现场,一句台词,一个眼神,一次辩论交锋……每个细节都透着这种光荣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