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佛子岭水库 我爱家乡的铜雕塑 家有“主父” 星期八小镇
06版:作文大舞台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8期  总第20期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期  下一期
我爱家乡的铜雕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铜陵师范附属小学五(4)班 查锦雯 日期:2012-06-11

    据说,经常哈哈大笑的人都比较二,我想到了巧克力,你想到了谁?

我爱家乡的铜雕塑
□铜陵师范附属小学五(4)班  查锦雯
    说起家乡铜雕塑,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因为铜陵的铜雕塑已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形象符号,成为铜陵历史文化、现代产业特色、城市精神风貌等内容的有形载体,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贴近。
    “牧归”坐落在义安路上,它主要表现的是一位牧童与一只耕牛的形象,牧童坐在黄牛上,手捧一支长长的竹笛,轻轻地吹起来,他身边还放着一顶斗笠。牛侧着耳回眸倾听他那清脆的笛声,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宁静,使我想起一句古诗:短笛无腔信口吹。悠然自在,一派清静、安详,让我不由地想和牧童一起骑上耕牛,一起分享快乐。
    “丰收门”则像三把刀一样,这是一座吉祥之门,也是财富之门,是富裕发财的象征。你瞧,这是一座多么吉祥、多么美的铜雕塑啊!外地游客到铜陵来时,都要经过这“三把刀”,让他们感觉到铜陵的大丰收,幸福、美满、和谐。
    在长江西路铜陵第十中学校外的绿化带旁边,有一位“思考姑娘”。不管严寒酷暑,还是风吹雨打,她都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深远,神情专注,一只手托着下巴,另一只手搭放在椅背上,似乎在想着什么。
    青铜文化的铜雕塑啊,你既美化着我们的城市,又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我爱你,铜雕塑!
指导老师  徐维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