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守中快乐成长
□刘 兵 本报记者 吴丽丽

“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是留守儿童美丽的家!”全国优秀教师、怀宁县雷埠乡中心学校刘兵如此诠释校少先队的魅力。作为全县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少先队员们会有哪些留守之声呢,让我们一块来听听吧——
图书室:与书为友
六(1)班韩爽:“我是一名在校寄宿的留守儿童,我最感兴趣的事就是吃过晚饭悄悄走进图书室,徜徉在书的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的座右铭。”
没错,韩爽同学说的正是学校图书室。在少先队里,留守儿童之家由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健康咨询室、档案室和亲情话吧五室一吧组成。其中,图书室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场所,据刘老师说,它每天定时向学生开放,开放时间,里面总是书声琅琅,人流如梭,孩子们快乐极了。不仅如此,学校还把读书活动同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知识竞赛、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赛及读书成果展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收获知识。
“留守之声”:爱中成长
五(1)班刘畅:“我是学校‘留守之声’广播站的播音员,每天我的工作除了学习,还要为学校留守儿童播音,为他们送去欢乐。尽管有时觉得很累,但我还是特别热爱这份工作,因为老师曾说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从2009年开始,少先队里开通了校内“留守之声”广播站,设置“敞开心声”、“心情小房屋”、“爱在荡漾”、“留守儿童点歌台”等栏目。几年来,广播站共收集并播放留守儿童稿件5600余篇,就连为留守儿童生日点歌就达3000多首。广播站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回荡着爱的旋律。
兴趣小组:五彩斑斓
四(1)班陈文青:“我是学校小小画家兴趣小组成员,我爱画画,每天都会随心所欲地画一幅画,可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是表扬我,所以我特别喜欢美术老师,我想长大了也像她一样,当一位美丽的美术老师。”
少先队里,为了让留守儿童有更丰富的学习生活,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了剪纸、象棋、舞蹈、绘画、跳绳等兴趣小组活动,安排了专职的辅导老师进行辅导。小小的活动室里,小J看到孩子们载歌载舞,欢乐、幸福之感溢于言表。
“爱心妈妈”志愿者
据说,少先队里有一个独特的群体,一支由21名女教师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妈妈”队伍。她们每人与3—5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学校为此还定期开展“十佳爱心妈妈”评选表彰活动。如今,“爱心妈妈”队伍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去年,“十佳爱心妈妈”代表谢凤敏老师还被评为“怀宁县十佳母亲”候选人。
如今,留守儿童之家的范围早已遍及了校园的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宿舍,甚至每一个角落。少先队里,每位队员的成长,老师们都是有目共睹,刘老师说:“四年级的陈子宇同学,当上少先队员之后,从一个顽皮懒惰的淘气生,变成一位认真、勤奋、光荣的少先队中队长。”
采访中,新学期的大队辅导员董婷老师还给广大队员们送上祝福,祝愿他们新学期身体棒棒的,学习杠杠的,心情爽爽的!
话说校园
鲜花献给最美老师

9月6日,含山县姚庙中心学校六(1)班的同学们开展“鲜花送给最美老师”主题班会,庆祝即将到来的第28个教师节。图中,学生们纷纷向老师赠送鲜花、卡片,表达对最美老师的爱。 □欧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