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爱的教室 单翅,我也要飞 □合肥市潜山路学校教师 於新东 收到一封来信,信上只有两行字:谢谢您,老师。您送我的书我没有看,我不敢看,也不需要看,因为您坚定的眼神已经很温暖。署名是李岩。 李岩是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在乡村小学上学。乡下的孩子单纯可爱,心底满是快乐。只有李岩总是孤单一个人,不跟其他同学一起玩,也从没有举手发过言。原本,我猜想因为是乡下的孩子害羞,直到听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说道:“她爸妈闹离婚呢!” 过了三五天的样子,李岩一个上午都没有来学校,下午时分教室里才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他爸死了,自杀的。”我怔住了,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最让我意外的是,第二天李岩就来上课了。我感到无法面对她,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口,是要安慰她,还是表现得平淡些以不再刺激她的神经?我望着她,说不出话来,我要是早点了解情况,早点家访,或许能够避免这一切?我尽到一个老师的责任了吗?我已记不清那两天我是怎样讲课的了,我得做些什么。 能做些什么呢?我真的不知道。其他的老师也连连叹气,说这丫头真是苦命。我不相信有什么苦命,我要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让她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我连夜跑到镇上,在网上找一些心理疏导的电子书,还买下了一本写给单亲孩子读的书——《单翅,我也要飞》。 我不敢找她谈话,我实在害怕看到她哭的样子。我给她写了封信,信上写了一些我小时候上学的趣事并把书送给了她。在班上,我带着孩子们学习了《苏珊的帽子》、《掌声》等反映同学间互相尊重、关爱、鼓励的精品文章,孩子们也在慢慢转变。课下,一些同学主动找她聊天,把新买到的贴画分一些给她。 渐渐地,我发现,隐约间似乎能从她的嘴角读到一丝微笑。后来,我找她谈了几次话,我没有避开关于她家庭的话题,当我问起有没有读我给她的书时,她总是笑笑。 后来,妈妈改嫁,她也就跟着转学了,直到收到她的来信,我才坚信,只要你付出自己的关心,对方一定能从你的眼神里感受得到!(注: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