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 魅力少先队 红色队伍快乐颂 □姜晓辉 本报记者 你还记得黄山市岩寺小学一张张寄往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吗?同学们用双手描绘对黄山和家乡的热爱。 探寻少先队魅力之黄山市岩寺小学,尤其是他们的特色活动“徽文化进校园”。“爱家乡”体现在每个角落。 徽文化进校园 结合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少先队开辟了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徽文化进校园”,通过一系列活动使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徽文化,培养他们爱家乡的情感。据辅导员江海英老师介绍,每学期少先队都会组织队员们走出校门,参观军部旧址、潜口民宅、科普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峰公园等。江老师说:“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内容广博、深邃,引导队员们走进徽文化是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的重要途径。”伴随参观活动的是一系列的交流,队员们收集有关徽文化方面的材料,在主题中队会上,相互交流收获及体会。 从江老师口中,小J了解到,少先队的大部分活动都离不开“红色”,比如:雷锋日组织少先队干部到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打扫卫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倡导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社区公祭等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开展军训活动,邀请驻军部队官兵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开展“红五月”读书活动,鼓励队员看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等,这些活动几乎是学校每年必办的,参与度也非常广。 参观“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就是姚泽康同学最喜欢的活动,他说:“岩寺是新四军的根据地,我从小就在新四军的摇篮中长大,对抗日故事耳濡目染,身为少先队员,我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 岩小“好声音” 除了“红色”,还有彩色!岩小的少先队活动室便是活动阵地,丰富多彩。“岩小之声”红领巾广播站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受学生喜爱,还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然而,这个广播站从播报到编辑几乎全由队员们自己管理。“岩小之声”栏目由大队部经过反复讨论后,选择了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比如:新闻大视角、知识百宝箱、小小保护伞、心里话、特色展示台等,栏目定好后,采用大队统一管理、各中队轮流主播的方式进行,各中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安排具体内容,很多队员都愿意去广播站展示自己。 这些栏目中,江老师特别喜欢“心里话”,她说:“有的小朋友把自己不好意思说的、不敢说的,通过投稿的方式让播音员在广播站播出,许多都很感人的。” 放手让队员尝试 展现了少先队的魅力,但你知道要如何保持魅力吗? 岩寺小学的经验就是“队员自制”! 队员自制?没错!在岩寺小学,老师对队员们特别能放手,只要是队员们能做的就放手让他们做。比如红领巾广播站的管理、卫生检查、留守儿童之家的值班、每天晨会的主持等,全部交由学生自己开展。当然,队员“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培训,老队员带领新队员。 江老师可是对队员们的表现夸赞不已,她举了今年6月刚被评为“省优秀少先队员”的江祺同学的例子,在一次全区辅导员培训会上,一堂精彩的新队员队前教育课就是由江祺同学上的,是不是很厉害? 在岩寺小学,无论大队员、小队员,还是老队员、新队员,他们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相互之间还进行监督、改正、批评,而这正是岩寺小学少先队魅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