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洪荒少女”傅园慧一句“我已经很满意了!”让很多人见识到了在运动赛事中,铜牌得主的欢乐和银牌一样多。许多时候,你或许能够感受到他们表现出的愉悦要比银牌获得者多得多。 拿第三的人竟然比拿第二的人更加开心?现实中真的普遍存在吗?还真有人做过研究。无论是金牌、银牌还是铜牌,运动员最关注的是夺得奖牌时的心情,在得知“我得了第几名”之后,可能我的想法就是:“如果我分再高点,就好了。” 回顾你的过往,你会发现自己也会时常走入这个怪圈:首先,如果一件事情的结果比较“正常”,你会感到很容易接受。例如,小明在回家路途中遭遇了车祸,如果他走的是每日常走的路,那么他可能只会归因于自己今天运气太差。而如果小明走了一条平时很少走的路,那么他更有可能归因于自己走了一条并不常走的路。虽然客观上来讲,这条路的事故率可能并不比常走的那条路高。 《灌篮高手》中曾表现这样一幕:运动员三井寿为自己的过去而深深悔恨,如果自己没有荒废训练时间,就不会因体力不支拖累球队。 而在铜牌获得者看来,与第三名更接近的,可能是根本无缘站上领奖台。在奥运会的比赛成绩出来之后,决赛成绩并列第三的傅园慧就一度以为自己是没有拿到奖牌的第四名。在这个条件下,得知自己获得铜牌就更开心了。 “铜牌得主比银牌得主更开心”这样的结论似乎很符合直觉,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直觉”也是需要一条一条用精密设计的实验来进行验证的。如果你获得了“第三名”,也会像傅园慧一样开心,并且乐观向上吗?小米觉得:“当然啦,比赛的名次固然重要,但是只要尽力了,就是自己最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