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奥运会刚过半,一大早就有好消息传来,安徽女将孟苏平再为中国添金。这是今年奥运安徽首金,也是继许海峰、邓琳琳后安徽第三位奥运冠军。

被教练一眼相中
这个1989年出生的姑娘,在遇见马鞍山市业余体校的举重教练刘晓霞之前,从来没有把自己跟杠铃联系在一起。
2003年,刘晓霞到博望区新市初级中学招生,一眼就相中了孟苏平。孟苏平弹跳力好,四肢匀称,关节灵活,刘晓霞不由喜上眉梢。也就是这一年,孟苏平开始了自己的举重生涯。
后来,十多年跟着教练徐艳待在国家队,孟苏平坦言,这十年的光阴,自己从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教练徐艳和自己待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自己的父母。以至于在央视奥运频道的“风云会”做客时,她普通话中不自觉地就夹杂了徐艳教练的东北口音。
一种幸福的烦恼
拿到女举75公斤级的奥运金牌,用孟苏平自己的话来说,是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才修成的正果。尽管对自己的表现只能打60分,但她说,奥运会赛场上的压力是没上场的人无法体会的,只能说过程很糟糕。
成为奥运冠军,孟苏平自己感觉最明显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奖励,而是周围的世界变了。关注自己的人越来越多,那些过去不太熟的人也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尤其是当天中午一下高铁,几百号人围上来,着实把她吓了一跳。孟苏平说,这样的场面的确出乎意料,应该说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冠军也爱美美哒
孟苏平从来没用过化妆品,唯一用于妆扮的,可能就是爽肤水了。但她同样是爱美的女孩,只是为了举重事业,她割舍了更多本该属于自己的爱美的权利。
作为女子举重最高级别的运动员,孟苏平为了举起更多的重量,最终咬咬牙收起了爱美之心,选择了增强力量和增加体重。别的运动员为了控制体重经常饿得睡不着,而孟苏平除了保持超过男同胞的饭量外,每天还要多吃几顿。孟苏平非常向往拍一套写真,但徐艳教练每次带她去试衣服,哪家影楼的衣服她都穿不了。
最怕父母会担心
父亲孟家根和母亲张朋珍平时很少看孟苏平训练。“一直说不用我们去,也帮不上什么忙。”可是他们知道,孩子只是不想让他们看到她训练的辛苦。从迈入体校至今,她也都是报喜不报忧。“要么是从教练口中得知她受了伤,要么就是自己看到的。”
“有一次我看到女儿包里放着剃须刀片,就问她干什么的,她说是用来剔除手上老茧的。”张朋珍说到这里,对自己的女儿充满了心疼。
比赛结束后,孟苏平在家族微信群里报告了自己的动态。而当孟家根说要电话或视频时,孟苏平却不愿意了。“因为我怕一听到声音就想哭。”在父母和亲朋好友面前,她永远是那个善良可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