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中,红领巾们被一次次感动。现场募捐活动里,他们也遇到许许多多积极奉献爱心的人们。其中有些人本身就是社会关爱的对象,他们中有留守未成年人,有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甚至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姑且叫他们爱心“钉子户”们吧!
最倔强的“钉子户”
讲述人:李 强(老师)
王阳是临泉县吕寨镇中心学校的一名学生,爸爸患有严重肝病和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妈妈长期在杭州打工,为了节省路费,还在外地的爸爸妈妈已经好几年都没有回家了。年迈的爷爷须发全白,奶奶患心脏病,常年瘫(tān)痪(huàn)在床,家里只有三间草房。他家是全村典型的因病致贫特困户。
就是这样的情况,倔强的他还是带头募捐了68.5元。
原来,这些钱是他每个星期天到河边钓大虾卖的钱。一只大虾卖一角钱,有时一上午也钓不到几只。试想,这些钱需要多少只大虾换来啊,钓这些大虾要多少个周末啊!
最幼小的“钉子户”
讲述人:赵 琦 蒋梦琦 祝 箫(学生记者)
4月18日,宿松义工带领实验小学、松兹小学、城关小学三校的学生记者们组织募捐活动。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老天爷仿佛也在为玉树的同胞哭泣。
一个阿姨抱着孩子向我们走来,孩子看上去一岁还不到。可爱的他手里拿着一张百元大钞,在阿姨的帮助下塞进捐款箱。这一幕让我们十分感动,连忙追问阿姨,她不好意思地说:“我相信,每个家长看到这个场面都会向灾区同胞伸出援助之手的,虽然捐的不多,但这也是我对灾区同胞的一份爱心。就是从小就教育他做一个有爱心,关心他人的人。”
最了不起的“钉子户”
讲述人:洪陈昊(学生记者)
4月24日下午,我所在的学校,合肥市潜山路小学组织了一场为玉树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我有幸成为当中的一员。
正当我们准备进入募捐地点——逍遥津大门,开始进行募捐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小朋友,过来一下。”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残疾人叔叔,他已没有了双腿,跪在滑板上,一手抓着一大把气球,一手扶在地上,艰难地向我们滑过来。看到我们跑过去,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从满是灰尘的衣服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十元钱,放进了我们的募捐箱里。然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突然间我觉得他是那么神圣伟大!卖气球一天哪能挣到那么多钱?于是我们站成一排,对他敬了我们最崇高的礼仪——中国少先队队礼。
还有歙(shè)县深渡中心学校吕杰,临泉县吕寨镇中心学校陈玲的奶奶,界首市逸夫第一小学的马翔飞,太多太多的“钉子户”们用自己微薄的方式奉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