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万里之外的新疆。这里有延绵的雪山、又大又红的葡萄、甜甜的哈密瓜,还有一群求知若渴的学生。
9月1日,对新疆皮山二小的同学们来说,是个不一样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看到了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伯伯,还迎来了来自安徽的30位优秀教师。
这些老师来自安徽的十个地市,他们来到皮山,开始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教工作。新课堂、新同学,又有哪些新的故事呢?我们拭目以待。
点名闹出了笑话
开学第一天,在皮山二小的校园门口,同学们站在灼(zhuó)热的阳光下,拍着小手齐声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眼神中透着期许和欣喜,他们把来自安徽的老师当成了凯旋而归的英雄。
老师们支教的学校是皮山县直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有学生470名,其中430多名是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学生,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沟通,这也是支教老师们首先面临的一个挑战,开始的时候在课堂上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王佳老师教一年级,她的第一节课就有状况发生。
因为维族同学的名字特别长,这给点名制造了一些小困难。当她念到“艾力亚·尔米热河买提”时,班上没一个人回答,她以为学生没听到,于是,又重复了一遍,这时,有个头发微卷的男孩站起来轻声说:“老师,我的名字叫艾力亚尔·米热河买提。”这一说,把班上的气氛活跃了起来。有个男孩甚至主动站起来自我介绍。不过这个小“尴尬”让王老师第一个就记住了这个叫“艾力亚尔·米热河买提”的同学。
热心又好奇的新疆人
赵俊老师是这次带队的副队长,也是二年级的英语老师。
他兴奋地说,那里的同学们都长着一副像洋娃娃一样的脸,不仅长得漂亮,新疆人的热情好客也是出了名的。
刚来新疆,很多老师都有点水土不服,刘永霞老师被蜜蜂蜇(zhē)了,学校的丁校长及时弄来奶水帮她消炎;当地的老师们还积极地给支教老师们做向导,不厌其烦地教他们维语,还标注汉语拼音,如:很好(nɑ hɑ yi di yɑ ke xi)。
说起新疆人的特点,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好奇”。
走进课堂的第一天,四年级的亚克买买提小朋友就围着刘少峰老师问这问那,比如:老师在哪所学校教书?学校漂不漂亮?有没有好吃的葡萄?是不是经常下雨?喜不喜欢皮山的学校?喜不喜欢这个班?……说到这位学生,刘老师还笑着说:“他虽然已经念四年级,可普通话水平真的不好,词语间缺乏连贯性,我如果说快了一点,他就摇头,我于是放慢了速度再说。有时我估计他也不是很理解,可是他非常好学,这点小困难根本不算什么。”一来二往,刘老师和他成了朋友,不管在教室、操场还是大街上,亚克买买提只要看见老师,总是热情地说句“老师好”。
第一个中秋和第二个家
刚来新疆,老师们难免也会有想家的时候。
刘少峰老师还特地说了刚来的第一个周末,最开心的就是和家人视频聊天,第一次和家人接通视频,大家都很激动,女儿抢着说话,还央求爸爸回去时带上葡萄干。
中秋节快到了,这是所有支教老师们在皮山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学校里特地安装了视频设备,过节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轮流使用,这样就可以见到家人了。
这里虽然远离家乡,但学生们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让支教老师感到家的温暖,他们亲切地把它称做“第二个家”。
参与采访的支教老师:
黄山市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张先锋
六安市金安区梅山路小学 赵 俊
霍山县明德小学 刘少峰
六安市经济开发区皋陶学校 朱长好
淮北市杜集区高岳中心学校 王 佳
涡阳县城关中心学校 李效坤
宣城市宣州区向阳中心初级中学 刘永霞
淮北市梅苑学校 袁 红

说新疆,道新疆,新疆是个好地方。
一聊到皮山的同学们,安徽的支教老师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
从即日起,2版成长巧克力“爱的教室”栏目,将不定期刊登有关新疆支教的故事,如果你有什么话想对新疆的同学们说,欢迎来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