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西湖 《论语》里的大智慧 “泥巴地”的故事 小路的变迁
06版:作文大舞台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7期  总第20期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7期  下一期
“泥巴地”的故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无为县实验小学四(3)班 李子墨 日期:2010-10-11

    我很爱听妈妈讲故事,她有时候讲书上的故事,有时候讲生活中的常识,还有她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妈妈说,她小时候家住农村,兄妹四人,家里并不富裕。外公外婆没有钱买玩具,大家经常会自制玩具,最常玩的便是“泥巴炮”。
    “泥巴也能做玩具?”我才不相信呢。
    “当然能,农村随处都是泥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妈妈立即眉飞色舞地说起当年最有趣的游戏,仿佛一下子回到童年。
    据妈妈的描述,当年的小伙伴们先用手抠些半湿的泥巴,然后把泥巴放在石头上揉揉捏捏,拍拍打打,塑成正方体的泥砖,再慢慢把它捏成一个碗的形状。
    这个泥碗就是妈妈口中的“泥巴炮”,怎么玩呢?很简单,砸!
    大家把“泥巴炮”托在手中,高高举起,同时喊“一、二、三——”,猛地将“炮”反扣过来,使劲地往地上砸去,“嘭”、“啪”声一片。所有人立即把头凑过来瞧,不仅要比谁的“炮”炸得响,还要比谁的“炮”口子炸得大。
    有的人砸下去的“炮”既不响也不破,叫做“哑炮”。这个人就要在自己的“泥巴炮”上抠出一块泥巴替开口最大的“炮”补上缺口。谁的“炮”口子炸开得越大,赢的泥巴就会越多。
    听妈妈说得有趣,我也嚷着要玩“泥巴炮”,可惜城里没有那么多泥巴。上次去外婆家探亲,总算让我逮着机会“一试身手”啦,那团泥还是外婆到河边帮我抠的呢。
    妈妈的“天然玩具”还有很多,螺丝壳、河贝壳、柳条做的“花棍”、碎瓦片做的“七粒籽”……每样都一文不花,快乐却一分不少。

                                                           指导老师  陈金凤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