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我太渺小了 □合肥市朝霞小学四(3)班 何志鹏 “解放前”,这三个字在我的心中布满了神秘色彩,因为那是一段英雄辈出的岁月。在课外书中,我认识了董存瑞、江姐、左权、张自忠……“抛头颅(lú)、洒热血”在英雄们的事迹里是那样平常。 可最让我感动的是刘胡兰,她牺牲那年才15岁,是资料记载中牺牲时年龄最小的共产党员。 刘胡兰家境贫困,缺衣少食是常有的事。童年的刘胡兰也没有听过童话故事,她听的都是革命故事。9岁时,刘胡兰终于可以上学了。可是因为战争不断,开学没多久,学校就停办了。 刘胡兰只好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干活,妈妈一有空就用石灰块在石板上写写画画,教她认字。10岁时,刘胡兰当上了儿童团长。因为表现优秀,14岁她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 1946年12月,刘胡兰与其他党员相配合,暗杀了欺压民众的坏村长。没想到,1947年1月,刘胡兰就被叛徒出卖。敌人抓到她,劝她叛变,供出其他共产党员的姓名。 面对拷(kǎo)打,刘胡兰始终只有一个回答:“不知道!” 面对利诱,刘胡兰轻蔑(miè)地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自白指的是自首)。” 当敌人用死亡来威胁(xié)时,刘胡兰斩(zhǎn)钉截(jié)铁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凶狠的敌人最终杀害了只有15岁的共产党员刘胡兰,她宁死也没有做叛徒。正因为这样,毛主席在紧张的作战途中,依然挥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八个大字来纪念她。 合上书本,英雄的故事仍然在胸中激荡。面对死亡的威胁,刘胡兰由始至终都没有低过头,服过输。想想自己,学习上遇到的失意、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都被我当做不可逾越的困难。与英雄们相比,我实在太渺小了。 指导老师 马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