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就是那一轮皎洁的月光,无论你走向哪儿,身后总会跟上它那美丽的影子!
寻找徽文化
千古画卷采石矶
唐代李白,一位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一生留下了众多传世佳作。李白放浪形骸(hái),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河流,他的作品也随着他的脚步,一篇篇、一首首弥漫开来。这样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诗人,却嗜(shì)酒如命,和自己的影子一起与月亮干杯。
本期推荐:采石矶
发现地:马鞍山市
小嘴不停:
我的家乡在马鞍山,提到马鞍山,你一定会想到采石矶。采石矶一千多年一直流传着诗仙李白捉月的传说。诗仙李白就是在这里结束了他的一生,采石矶人为了纪念他,建起了太白楼,并把它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让世世代代敬仰诗仙的人都可以前来观光,感受诗歌文化。(当涂县江心中心学校五(1)班 李文洁)
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小城——当涂就是我的家乡。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美丽的风景远近闻名,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青睐的佳境。这里的迷人风景、各色小吃,同样让来往的游客津津乐道。(当涂县团结街小学五(3)班 沈紫玉)
没错,“寻找徽文化”第一站将带你走进“长江三矶”之首——采石矶。
采石矶在古代另有一个名字,叫做牛渚(zhǔ)矶。这里风光秀丽,吸引了一批批远道而来的游客。其中,有一位就是李白。李白一生中造访采石矶数次,留下了59首诗篇。“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已成为千古绝唱。
传说当年,李白经常呼朋引伴相约前往采石矶吟诗品酒,即便是晚年,他依然惦记着这里的美景佳肴。有一次,酩(mǐnɡ)酊(dǐnɡ)大醉之后,李白隐约看到皎洁的明月倒映在水中,恍恍惚惚,以为真的看到了月宫中的嫦娥仙子。李白伸手去捉月,一失足,便坠入江中。周围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只见江水翻滚着波浪,江面飞出一条大鱼,驮着诗仙直奔月亮去了。这就是李白“醉酒捉月,骑鲸仙游”的故事。
想来,醉酒捉月倒可能是真的,骑鲸仙游一定是假的。但是采石矶的美誉却丝毫不减。相传,采石矶就有李白的衣冠冢(zhǒnɡ)。这位名垂千古的诗人,将他的最后岁月留给了采石矶,为了让李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太白楼拔地而起。这座楼高达18米,祠堂正厅供奉的一尊李白木雕像,昂首挺胸,飘逸潇洒,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诗仙风韵。如今的采石矶风景名胜区,将自然和人文完美结合。采石矶还承办了每年一度的“国际吟诗节”,吸引着国内外喜欢李白的朋友。
采石矶的美名远不止这些,名山名水,名楼名园都堪称天下一绝。这样一方人杰地灵的宝地,人间美食当然也是少不了的。采石矶茶干采用传统的工艺和配方,从清朝一直流传至今,还是当时的朝廷贡品之一。采石矶茶干品种繁多,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马鞍山市地方特产。当地人喜欢直接把它当做零食,也有拿它炒菜的。
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既然李白对采石矶情有独钟,那么好酒自然是不会少的。关于“太白酒店”的故事也是广为传颂,下面还是来听一段当地的同学给大家带来的故事吧。
当家故事王:当涂县江心中心学校五(2)班 刘鑫玉
相传,李白常到采石小酒店喝酒。这酒店老板姓鲁,整天笑眯眯,可是他的心肠却黑极了。
这天,鲁老板见李白走进店堂,心想:李白离开京城多日,银子也花得差不多了,肯定是来白喝酒的。于是他就叮嘱上酒的小二在李白的酒里兑水。小二没有听从吩咐,临走时还送了李白一壶上等的美酒。第二天,李白又来了。鲁老板不想让李白这个“穷鬼”再来光顾,就说:“小店酒池浅,经不住诗仙的大酒壶。”李白听了,拿出银子扔到柜台上,说:“别找了,下次再来。”以后,李白每日必来,鲁老板很不耐烦。有一天,鲁老板偷偷支开了灌酒的小二,把酒换成了凉水。
李白再也没有去过那家酒店。一天,他路过一间茅屋时,一位老人对他说:“谢谢救命恩人!”原来上个月,老人带着孩子在山上挖野菜,忽然来了一只老虎。恰好被路过的李白看到,一箭射死了老虎。母子俩死里逃生,这母子俩是开酒店的,老人便将随身的一壶酒送给李白。李白打开瓶盖,顿时被酒香迷住,大醉一场后,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们。
打那起,母子俩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人们纷纷前来欣赏李白的诗。而鲁老板也因为卖假酒,再也没有客人了,最后关门大吉。就这样,采石矶的第一家“太白酒店”诞生了。
【放浪形骸】:放浪指的是放纵,不受拘束;形骸说的是人的形体、形迹。这个词语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在本文中范指李白旷达豪爽的性格。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而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这是因为死者的遗体无法找到,或已葬在另一处,于是,就设立衣冠冢表示纪念。
【酩酊】:形容醉得迷迷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