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三月的早上,鸟儿们都赶着鸣叫,争相报告春天的五彩缤纷。嘘,这是清晨的悄悄话!
少年先锋队
校园有道不用吃的早餐
巍巍铜官山下,悠悠天井湖畔,坐落着一所精致而美丽的学校——铜陵师范附属小学。校园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文化氛围浓厚。最厉害的是,这里的学生多才多艺,超过50%的学生都是校园里能叫得出来的名人。
啥,这是小J在吹牛吧?这回你们可要听好了,确确实实是真的,原因就在于学校里有份秘制大餐——文化早餐!
演起来的“文化早餐”
学校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刘丙富老师是个帅气的叔叔,他因为歌声远近闻名,被称为铜陵市老师中的“百灵鸟”。
提到学校的少先队荣誉,他几乎是用唱的方式一一道给小J听: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省“红领巾示范学校”、铜官山区2010年度少先队考核优秀红旗大队等称号。
既然获得这么多荣誉,肯定有过人之处。刘老师十分神秘地介绍起“校园文化早餐”,这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秘密武器,也是少先队的一张红领巾名片。
刘老师告诉我们,平常学校里有常规的“五节”,即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加之“六一”、“建队日”的演出,发掘了一大批能说会道、能演能唱的同学。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小“问题”,舞台上往往就是几张老面孔,而更多的同学们作为观众,没有机会上台表演。
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呢?如果把舞台表演做成早餐一样,人人都要吃,会怎么样呢?
2008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一个全新的活动推出了:“校园文化早餐”,每个月举办一次,活动形式不限,其中包括乐器演奏、唱歌、跳舞、经典诵读、主题演讲、书法等诸多方面。同学们只要有一项才艺,都可以自由报名参加演出。活动的机会多了,参与的学生也多了。渐渐地,同学们都使出看家功夫,吹拉弹唱陆续摆上舞台,校园里开始真正热闹起来。
铜陵师范附属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刘丙富

特别的红领巾名片
在校园里表演还不算厉害,文艺小队员们还将这样一份大餐送到社会上。去年4月份,学校还组织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与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一同欢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铜官山区教体局开展的2010年度十大亮点工作评选活动中,“校园文化早餐”主题实践活动还被评为十大亮点工作奖。
“文化早餐”带来的实际变化,只有“吃”过的人最有发言权!
601班王溦(wēi):校园主持人。
最开始当小主持人的时候心里特别紧张,总是怕讲不好,还经常忘词。经过每个月的不断锻炼,我现在台风很棒啦!两三张A4纸的台词一天就能全部记住,所谓熟能生巧嘛。
302班刘乙达:擅长主持、相声。
如果没有“文化早餐”的平台,我很难想象自己在舞台上表演。虽然我在班级是个活跃分子,但是一点舞台经验都没有。第一次上台是和同学一起表演相声《小粗心》。开始有点紧张,没想到台下反响特别好,许多人都在捧腹大笑。我马上恢复状态,继续说下去,直到活动结束,还是意犹未尽。下次我准备说个快板,并推荐更多的同学来参与。
604班朱诣颖:爱好弹钢琴、拉丁舞表演。
虽然这两项才艺是在兴趣班学的,以前在学校也表演过,但是没有“文化早餐”里红火。这个活动相当于我们学校的“春晚”。你瞧,我才上过几次,现在出门就有不少同学认得,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小大人了。


第一次听到“文化早餐”的时候,小J以为是早点呢。现在总算弄明白了,原来这是学校的一项活动名称,不用吃不用喝,只要会才艺表演就好。原来,这份“早餐”的内涵是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沐浴道德文明、领悟社会礼仪、悦赏文学艺术。你明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