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做同学 一周快报
02版:飘扬的红领巾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9期  总第20期  2011年04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9期  下一期
我和妈妈做同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1-04-11

    生活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这意味着,无论眼下是好是坏,都只是暂时的。要珍惜当下的美好,不要太在意一时的不如意。

我和妈妈做同学
    在合肥市永红路小学六(1)班的教室里,有一位特别的学生,她叫王华英。她和所有学生一样,上学放学,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遵守班级纪律。说她特别,是因为她还是同班同学管恒越的妈妈。
    她是望子成龙的好妈妈,也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还是同学们心中的“妈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陪读妈妈”的故事——


辛苦并快乐的老妈
    当管恒越还在读幼儿园时,遇到不会做的作业常向妈妈请教。可是王阿姨从小家庭条件不好,没念过书,这些简单的题目对她来说就像一本天书。找不到答案的管恒越失落地哭了,王阿姨当时心里特别难受。从那时起,她就下定决心,要陪着孩子一起去上学,一方面能给孩子帮助和鼓励,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学知识。
    当管恒越正式进入永小的那天,王阿姨便向学校提出一同入学的申请。经过一番周折,学校终于被求学心切的王阿姨打动了,同意接收这位特别的“学生”。于是,从一年级开始,母子俩便做起了同学,每天一块上学,一块放学,一起做家庭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相互请教,相互帮助。
    回想第一次坐在课堂上的情景,王阿姨说:“当时很紧张,担心家长来念书,会影响到孩子们上课。但现在不会了,我成了孩子们的伙伴,我们相处得很融洽。”
    王阿姨的坚持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虽然每天除了学习,放学回家还要张罗家务,但她觉得很快乐。

爱向老师撒娇的学生
    提起这个学生,班主任罗海丽笑着说,王阿姨学习很认真,老师布置的作业从来不拖拉。虽然一开始学的有点吃力,但她一直都坚持着,特别好学。除此之外,她还是老师的得力帮手,比如:当老师不在班上时,同学之间有矛盾了,王阿姨就去调解;班级搞卫生,阿姨从来都是最积极的一个。
    作为学生,阿姨也有跟老师撒娇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她也会和其他同学一样跑到讲台上向老师请教,而老师也总是很认真地帮她解答。同班同学高健玮(wěi)说:“阿姨学习可好了,每次听写不是全对,就是只错一两个,下课都在学习呢。”
    王阿姨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孩子们,就连其他家长也对阿姨的毅力佩服不已。

同学们心中的“妈姨”
    在六(1)班,王阿姨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妈姨”。这个称呼,是班上同学,也是阿姨的好朋友马晨灵的主意呢。她觉得阿姨和蔼可亲,又乐于助人,这样叫跟阿姨很配。这位妈姨不仅是同学们学习上的伙伴,还是很多同学的知心朋友,他们玩的可好了。现在,每次班上发东西的时候,同学们第一个想到的总是他们的“妈姨”,即使自己没发到,妈姨也不能没有。
    既是同学,又是妈妈,对有着双重身份的王阿姨来说,对管恒越的鼓励和教育却从来不马虎。有妈妈陪着一起成长,管恒越也很开心。妈妈不仅教给他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在很多方面给他指导。有一次,同学向阿姨“投诉”,说管恒越打手球时就顾着自己玩,不给其他同学传,有时又跑太快,队友跟不上。阿姨听了,便找管恒越谈,告诉他要有团队精神,要团结友爱。这不,现在的管恒越再也没有过去的那些“毛病”了。
    小学六年的学习,让这位有着多重身份的阿姨和孩子们融为一体。王阿姨和他们一起很踏实、很快乐,他们很实在、很天真,就像小天使一样,有时阿姨都觉得自己也像个孩子。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可能不能再陪着孩子上学了,王阿姨笑着说:“天下父母都不容易,对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不管能不能成才,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