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古人说 无毒不丈夫 “哼哼,俗话说无毒不丈夫。你不用怨恨我,要怪就怪你自己太出色了!”还记得影视剧中那些心狠手辣的大坏蛋吗?他们对好人痛下杀手前常常会来这么一句给自己壮胆。 无毒不丈夫的意思是指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这句名言还有一个前半句:量小非君子。意思是说肚量小的人不能算君子。 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怎么看都截然相反,怎么会出现在同一句俗语中呢? 其实,很多年前的元代,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的俗语,那就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指大丈夫做事,该狠就要狠,该辣就要辣。 这句话之所以在元代流传非常广,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是来自草原深处的蒙古族,这种快意恩仇、下手绝不留情的作风正是他们所推崇的。 不过,蒙古人心目中的“君子”与汉人推崇的谦谦君子决然不同。当时有学问的汉人认为这种粗鲁、强盗的想法和作风不该推广。他们用传统的道德观念刻意地改造了这句俗语: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教育人们只有真正有度量、能容忍的人才能称得上大丈夫。 可惜“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的生命力太强,影响太深,“度”字始终没能替换“毒”字。这句俗语最后竟然演变成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巧克力大胆猜测——既要有大度的心胸,又要有雷厉风行的气魄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