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暖 清明寒 揭秘谣“盐”风波 一起踏青去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9期  总第20期  2011年04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9期  下一期
春风暖 清明寒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1-04-11

    健康的心态才不怕麻烦来袭,如果你先认输,那麻烦就不战而胜了!
春风暖 清明寒
    每至清明,群芳斗艳,百鸟齐鸣,然而人们的心情却难比春日里的灿烂阳光。春风和煦,人们因为祭祀祖先、烈士而心情沉痛。今年的清明节(4月5日)静静地同我们挥了挥手,悲恸(tònɡ)却还没来得及消散……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幅画卷——春雨缱(qiǎn)绻(quǎn),柳条荡漾,一位赶路的诗人向一个骑在水牛身上的牧童问路。牧童用手指去,远处一面酒旗在细雨中若隐若现。没错,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关于这幅画还有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自古清明节就有祭祀祖先的习俗。唐朝时期,人们将寒食节和清明节定为同一天。清明节就有了禁火和吃冷食的风俗。这寒食节的来历与一位历史人物有关。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太子重耳遭到迫害,被迫带着大臣们逃亡避难。缺水少粮的流亡路上,重耳晕倒了。一位叫做介子推的大臣,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熟了送给重耳吃,挽救了重耳的性命。重耳夺回晋国之后准备重赏介子推,谁知他竟然躲到深山里去了,重耳想通过放火烧山的方法逼介子推出山,但不愿接受朝廷俸禄的介子推就这样被火烧死了。为了纪念他,人们决定在那一天禁火,只吃冷餐。
    中国有25个民族有过清明节的习俗,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祭拜祖先。到如今,传统的燃烧冥(mínɡ)币和冥纸的祭拜方法已经渐渐被淘汰了,人们采用了更加文明的形式。一束鲜花,一段祝福,便串起了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新中国的诞生是建立在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上,因而人们在祭祀祖先的同时还会去拜祭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怀远县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年安琪就记下了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清明扫墓。
    走进公园,迎春花开得十分灿烂。柳树害羞地摆动着它的长发。烈士的名字和照片被整齐地刻在墓碑上,上面详细地介绍了各位烈士的英勇事迹。读着读着,鼻子一酸,我的眼角湿润了:在战场上,是你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没有向敌人低头折节,卑躬屈膝。这种精神就像梅花一样,愈是风欺雪压,愈要开得不屈不挠。我胸前的红领巾,是你们用鲜血染成的!你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亲爱的烈士们,在天堂可要好好照顾自己!
    除此之外,清明节还有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的习俗,这些也构成了安徽清明节风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江边、公园里风筝翱翔在天空中;成群结队的少男少女们赶去和春天约会;还有那些正在植树的身影……
    徽州人清明节会食用清明粿(ɡuǒ),清明粿选取艾草干和面粉、糯米粉搓揉,擀(ɡǎn)成椭圆状,装入特制的馅料,包好后蒸熟就算出锅了。小编的家乡用的是大米粉,好吃还不腻,想长胖也难!你的家乡清明节都是怎么过的呢?不妨写信告诉昊昊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