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读书惹的祸 这路 该怎么走 语文老师的“三板斧”
03版:成长巧克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8期  总第20期  2011年06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期  下一期
这路 该怎么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滁州市琅琊路小学四(4)班 叶蔚然 日期:2011-06-13

这路 该怎么走
□滁州市琅琊路小学四(4)班  叶蔚然
    “咻!”我的一只脚刚踏上环城西路,一辆货车就从我面前飞驰而过,吓得我面如土色,倒吸一口凉气。我看了看左右,车辆仍川流不息,卷起的沙土让我睁不开眼睛,只好背着书包等呀等,迟迟不敢再踏上这条宽阔的马路。
    随着大滁城建设的推进,5月份,环城西路也终于开通了,宽阔的马路贯通南北,也截断了我上学时的必经道路。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不停地叮嘱:“过马路千万要小心,注意车子!”
    从环城西路穿过,我像走在独木桥上,忐忑不安,总有如履薄冰之感。我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前挪,眼睛不停地左右张望。终于到了马路对面,我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老师教育我们:过马路要小心,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人行道,安全第一最重要。可这里没有警示标志、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也没有电子警察……老师,这路我们该怎么走呢?
指导老师  高立高

    这马路过得的确惊险,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情有可原。既然来往车辆见不到提醒减速的标志,我们在过马路时就需要伸出胳膊示意司机注意。若爸爸妈妈时间宽裕,也可以“申请”家长护送!若有其他的回家路线可供选择,就不要“以身犯险”了,毕竟安全第一。
    其实,在古代也没有红绿灯的,但是同样有行人和车马,他们是怎样过马路的呢?古时候没有人行道,但是有专供车马走的马道,多位于城墙内侧。除马道外,其他地方行人都可以走。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行人是绝不会把脚伸到马道上的,所以没有交通事故。
    要想出行安全有保障,谨记交通规则最重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