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故里水墨行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8期  总第20期  2011年06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期  下一期
书画故里水墨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1-06-13

    诚心诚意对待每一天,“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寻找徽文化
书画故里水墨行
    穿梭在安徽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你就会对这片书香满径的土地产生痴迷:皖南水乡,诞生了文房四宝;皖北小城,创造了书画传奇,成了闻名遐迩的书画之乡。神秘的艺术奇葩在南北呼应,成了天作之合的佳话。本期“寻找徽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全国第一个书画之乡——萧县。
    在这个汉文化的发祥地,写字、画画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一家三代人人都能即兴泼墨,来上一幅作品。书画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形成了几百年的风气。前些年,萧县甚至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农民画院,高雅的书画艺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萧县,电视函授大学、老年大学、联合大学都开设了书画专业,类似“萧县书画学会”书画类的团体多达十几个,人们根据市场需要,还专门开发了书画艺术一条街,加工、装裱,做到了服务一条龙。
    为了深度挖掘书画的魅力,萧县师范附属小学学生记者们兵分两路:一路走进老年大学,和那里的书画老人交流了起来;另一路则前往书画大师——朱士君爷爷家中拜访,探秘朱爷爷的艺术人生。还是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话筒,把镜头切换到采访现场吧!
镜头一:老年大学校长王华朗采访中
    学生记者:王爷爷,老年大学什么时间成立的?
    答:1999年成立的。
    学生记者:咱们县城有多少老年人上老年大学?
    答:每年都有几百人。
    学生记者:参加书画学习的老人有多少?学习的积极性高吗?
    答:很多呢,积极性非常高。
    学生记者:老年大学为参加学习书画的老年人举办过书画展吗?举办过几次?
    答:每年都举办书画展,已经举办过十次了。
    学生记者:他们的书画作品有没有参加上级比赛的,获得过哪些奖呢?
    答:老年大学每年都组织选手参加上级比赛。奖项既有国家级的,也有省、市级的,总共有五百人次获奖。

镜头二:龙湖公园与卖画的老人亲切交谈
    学生记者:老爷爷,您今年多大年纪?您卖的画都是自己画的吗?
    答:我今年79岁啦,这些画都是我自己画的。
    学生记者:您学了多长时间画画?
    答:几十年啦。
    学生记者:您家里还有其他人会画画吗?
    答:我们家三代人都会画画。
    学生记者:画画对您的生活影响大吗?
    答:影响很大呢,家里人都受我的熏陶才爱上画画的。

镜头三:龙湖公园里的书画拍卖行内
    学生记者:请问拍卖师,您来自哪里?
    答:我来自江苏徐州。
    学生记者:您为什么选择来萧县卖书画?
    答:因为萧县是书画之乡,很多人喜欢书画。
    学生记者:您每天能卖多少幅书画作品?
    答:我每天能卖十多幅。
    学生记者:这些书画作品的作者是萧县人吗?他们是专业画家,还是业余画家?
    答:不是,大多是业余画家。
    学生记者:您认为县城里的人欣赏书画的水平怎么样?
    答:县城里的人欣赏书画的水平很高。

镜头四:著名书法家朱士君老师家中
    学生记者:听说朱老师就是萧县人,这可真是萧县人的骄傲。请问朱老师独特的书法风格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呢?
    答: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国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曾指导过我三次,令我受益匪浅。从学书法以来,我先后以临摹颜、柳为基础,然后临摹王羲之、黄庭坚等历代名家的碑帖。“习书不离帖,学古不泥古”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学书道理。渐渐地,我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就是大家所说的“朱门字体及楚汉体”。
    学生记者:您的作品受到了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喜爱,您认为您的书法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答:我比较擅长榜书,我写出的是字也是画,也就是“书画同体”,留给大家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感觉。
    学生记者:得知您在2002年就已经被列为世界艺术名人,这足够证明您在书法艺术界的影响力。谢谢朱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就在学生记者赶赴各个地点采访时,火辣辣的太阳也凑起了热闹。虽然天气炎热,大家还是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老年大学校长王华朗爷爷、朱士君老师还分别为学生记者们题字。每年,书画爱好者都会在这里展出他们的作品,一幅幅水墨作品形成了一轴画卷,书写着书画之乡的传奇与魅力。

    萧县师范附属小学学生记者站孙建峰供稿
    学生记者:张佳慧  陈  晨  刘  柱  武栋洋  孙澳卓  刘宇歌  居心宇

    看,书法大家朱士君老师给我们题字了!

    我们身后就是卖画老人,虽然是业余的,但是爷爷的作品可不容小觑(qù)!



动物相册
“阿姨” 您认错人了
    “母亲节”虽然走远了,但是在我们的心里每天都是母亲节!别忘了放学回家的时候,给妈妈一个甜甜的吻哦!动物妈妈也是母爱十足,瞧,下面这群妈妈们可是母爱泛滥了,不过它们身边的“孩子”可不是它们自己的。这不,这群“孩子”们已经在喊叫了:
    “阿姨”,您认错人啦——
    1.让你不要调皮,你偏不听话!看看腿受伤没有!

    2.小宝贝,别害怕,“妈妈”会给你最宽广的怀抱!

    3.来,睡吧,“妈妈”的身体可柔软着呢。

    4.咦,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把条纹外套脱了,我看花眼了?

    5.孩子们,开饭啦!

    6.阿姨,你真搞错了,我不是你的儿子小黄,我是小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