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徽文化
发现身边的文化故事,了解身边的文化传奇,“寻找徽文化”2011文化之旅继续前行!新的探索计划已经装订成册,昊昊期待与你一同翻开精彩的每一页!
圣人陶行知
作为编辑部当家好奇王,昊昊对这样一位耳熟能详的教育大师充满了好奇和怀疑。虽然临行前,小J、巧克力、小翼还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呢。
“大师郭沫若说过,‘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你以为人家的名气是盖的啊!”
“宋庆龄阿姨也对他竖起大拇指,称他是‘万世师表’。你怀疑,那你能得到宋阿姨的表扬吗?”
这个厚重的教师节,一边是编辑部的殷切希望,一边是“徽文化大使”的使命,昊昊表示鸭梨很大。不过,昊昊迅速圈定了目标——黄山市歙县陶行知纪念馆,来破解好奇之谜。
文化档案——
为了更近距离地了解真实的陶行知,昊昊为此行做足了文章,且看那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
人物:陶行知(人称中国最后一位圣人)
生平:出生在教师之家的陶行知先后在私塾、金陵大学读书,23岁留学美国。三年后回国任教,注重乡村教育的陶行知在1927年创办了晓庄师范。凭借着教学合一等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采访重点:了解陶行知的童年故事和不寻常的教育理念。
别说,这提纲列得还真是那么回事,那可不,昊昊这也是为学生记者们做榜样呢!昊昊再一次看了看采访本,迈开了脚步,走进了纪念馆深处。
文化现场——
“陶先生自小就很聪明,邻村的一位老师很欣赏他,让他免费来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陶先生来到私塾,老师已经上课了。因为怕影响老师和其他同学,他在门外风雪中站了一节课,直到下课。”
解说员的小故事吸引了昊昊的注意。
“陶先生善于演讲,而且语言幽默。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令人拍案叫绝,直到今天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那是在武汉大学的一次交流会上,各界人士纷纷仰慕而来。终于轮到陶先生演讲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然而台上的陶先生并没有立刻开始演说,而是从包里抓出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公鸡。公鸡在台上喔喔乱叫,令大家一头雾水。接着,陶先生掏出一把米,他开始按住公鸡的脑袋,逼它吃米;随后又掰开鸡的嘴巴,硬塞米喂它。挣扎着的公鸡怎么肯吃,于是陶先生放下公鸡,离开演讲台。大家发现,公鸡正从容地低头吃食。随后陶先生点清主题‘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都还给先生了。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毫无疑问,陶先生的演讲赢得了阵阵叫好声!”
“好!”昊昊听得入了迷,不觉喊出了声,围观的人也竞相鼓起了掌!
文化留声机——
这时的昊昊已经开始对陶先生产生了膜拜的情愫。得知陶先生年仅55岁便因脑溢血病逝,昊昊顿时觉得呼吸沉重了许多。
昊昊打开了陶先生的贡献册,一种震撼感扑面而来:
那是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下的教育,陶先生将教育实践和爱国活动联系起来,是传播知识,更是宣扬爱国。
那是重视乡村的教育,不仅城里的学生,乡村的学生也可以背上书包,迈进知识的殿堂……
后人为了铭记陶先生,全国很多城市建有纪念陶行知的学校,命名为“行知小学”、“陶行知小学”。安徽、南京、上海都有陶先生的纪念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