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我们班的“大家” □砀山县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 周湛斌 刚开学不久,我就发现我们班各路高手云集,“专家”济济。不信?听我慢慢道来。 先介绍一下著名“表演艺术家”庞训晨吧。他模仿“小沈阳”那是形神兼备呀。一次,有位女同学被男生惹哭了,谁都哄不好。他“拔刀相助”,走到这位女生身边,装作打量一番,“哎呀妈呀,这谁家的姑娘啊,咋掉金豆了呢?金豆老值钱了,知道不?”又走到那个男生面前,一手叉腰,一手用“兰花指”点着他的额头:“欺负小姑娘,不算纯爷们!”这番表现,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连那个女生也破涕为笑了。 再说说这个“贪睡专家”,那可非吕维晨莫属!吕专家有个习惯,一上数学课,这边铃声响,那边呼噜起。有一次,数学老师抄了一黑板数学题,大家都拼命地写,他倒好,课本当枕头,睡得是口水直流。下课了,“专家”准时“起床”,揉眼睛,伸懒腰,精神抖擞地准备去做“睡后运动”。组长拉住他质问道:“你睡醒了,该写作业了吧?”吕专家闻言,大吃一惊:“还要写?那我还是再睡一会儿吧。”于是,呼噜声重新响彻教室上空…… 当然,怎能忘记介绍“美食家”李沛松呢!只要一提吃的,他就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哪家店里的包子馅儿最多,哪个小摊上的豆腐脑儿最正宗,他都一清二楚。他还有句名言:宁可三天不吃饭,不可一刻无零食。虽然老师明确规定在学校里不准吃零食,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拉开他的课桌抽屉,都能发现各种各样的零食,简直可以开“超市”了!上课时,他头埋在课桌下偷偷地吃;下课后,他躲在墙角,眯着眼睛,陶醉地品尝…… 除此之外,还有“演讲家”、“吹牛家”、“歌唱家”、“武术家”…… 唐宋时期有著名的“八大家”,要我说,我们班何止“八大家”,“十大家”也不为过! 指导老师 李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