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徽文化
文房四件宝,写字绘画少不了,猜猜它是谁,笔墨纸砚!人人皆知的文房四宝中,其中最出名的宣纸、徽墨都出自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先依靠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文化传奇,等待着我们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纸中之王
提到文房四宝,你的脑海会闪现出什么画面呢?那是一个穿着长袍的书生,正在伏案写作,手中的笔在纸上尽情挥洒,他的右上角摆着一方砚台,砚台里飘出了墨香……
文房四宝,那些关于历史的画面和故事,听起来似乎很遥远……
文化档案——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纸张诞生之前,人们为了记录事件,先后采用过结绳记事,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甲骨文),在烧制出的青铜器上铸刻(金文、钟鼎文),后来在竹子、木片上写字(竹木简)或者把文字书写在丝织制品的帛(bó)上。
自从东汉的蔡伦发明了纸之后,人们的书写变得既方便又快捷。纸张由木头、竹子等加工而成,轻薄,人们可以随处携带。随着各处造纸坊的增加,造纸技术的改进,宣纸开始登上了纸张上品的宝座。
关于宣纸,宣城的小读者们最有发言权了。这不,宣城市实验小学六(1)班学生记者胡曦还给我们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造纸鼻祖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一带,继续发展造纸业。孔丹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好为老师画像,来表达缅(miǎn)怀之情,但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一天,在一个峡谷的溪边,孔丹惊奇地发现,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倒在水上,由于流水常年冲洗,树皮已经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孔丹欣喜若狂,兴奋地把它取回家。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造出了一种质地绝妙的纸,这就是后来的宣纸。它具有轻薄、洁白、柔软、坚韧的特点。(指导老师 陈 新 唐建萍)
文化现场——
素有“中国元竹之乡”的宣城能够生产出名贵的宣纸,它背后的保障是对原料的“挑剔”和技术的严格要求。
泾县优质沙田长秆籼(xiān)稻草就是纸张最好的原料,因为这种稻草比一般的稻草纤维性强,不易腐烂,容易自然漂白。宣纸的制造经过了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等18道工序,历经一年才能制成。另外,在制浆过程中,还要在纸浆里加入杨桃藤汁,因为该汁中含有胶质 ,可使浆液更为均匀,捞出的湿纸便于叠放,提高出纸率。
要经过那么多道复杂的程序,制作工艺又很讲究,才能做成今天的宣纸,真不愧是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宣纸作为历代文人墨客的最爱,充分说明了它是“纸中之王”,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宣城市第五小学六(3)班 王巧婷 指导老师 李秀莲)
宣纸有着与其他纸品截然不同的特性,学生记者们有的走进了宣纸制造厂,有的翻开了资料书,展开了对宣纸的研究,为了向全省的同学们报道宣纸,他们的功课可是做足了。
昨天,我拉着妈妈特意去了一家宣纸店参观。从外表上看,宣纸只是比普通纸更薄、更洁白,但是它与普通的纸有着天壤之别:宣纸中的杂质很少,纤维素不易变色,而且其中的檀皮纤维还有防虫作用,不易被虫蛀。(宣城市实验小学六(2)班 林越千 指导老师 周建华)
我发现宣纸具有独特的渗透性和润滑性。所谓“墨分五色”,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宣城市第五小学六(3)班 洪天宝 指导老师 李秀莲)
文化留声机——
胡曦还从爸爸那儿得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宣纸的古法制作惊艳全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还把2010年称为“宣纸年”,首先,宣纸一直亮相上海世博会;其次,在全球限量发行特种邮票,这种邮票用宣纸材质印制,并且与中国古代书法相结合。“宣纸真不愧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胡曦感慨地说!

宣城市实验小学六(4)班 黄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