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明皇陵 生气的地球(二) 逗你没商量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8期  总第20期  2011年04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8期  下一期
探寻明皇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1-04-06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灾难面前,人类永远站在同一战线,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战胜灾难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寻找徽文化
探寻明皇陵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这曾经是一座不为人知的小城,自从出了朱元璋,她的名字便开始家喻户晓。凤阳,明文化的发祥地,一代千古帝王的故里,改革开放第一村,她散发着岁月的馥(fù)郁,她的名字和她的历史一样厚重……
    本期“寻找徽文化”,小编亲赴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凤阳,与那里的学生记者们展开了寻访明文化之旅。源远流长的明文化怡然地等待着我们的到访,不悲不喜,只为守候那荏(rěn)苒(rǎn)时光,只为等候每一位走近她的过客。经学生记者们商讨,最终选择被誉为“明代第一陵”的明皇陵作为采访地点,作为追踪明文化足迹的突破口。
    明皇陵并不是朱元璋的陵园,而是他父母的陵园。这座已经经历了600多年风雨变幻的陵园,曾多次遭到破坏,几经修复,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到国家的保护。
现场直击
    明皇陵的正门被修成了城墙的形状,门楼上写着“明皇陵”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十分气派,灰砖与墙内的“绿意”相映成趣。走过一段台阶,我们踏上青石板及由多彩鹅卵石铺成的龙麟(lín)纹神道。鹅卵石好似龙麟,当年这可是皇家陵园,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出的!——陈嘉垚(yáo)
    神道两旁,矗立着32对石像,整整齐齐,一眼看不到尽头,高高低低,甚是壮观。据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帝王陵墓石刻。——卢远航

实地采访
    学生记者年庆卓:麒麟为什么被叫做“四不像”?它的左腿怎么这么细呢?
    工作人员:麒麟的头像鹿,身子像龙,蹄子像牛,尾巴似马,所以人们称它为“四不像”。封建时期,没有学习科学知识的夫妻为了能生个儿子,就按照男左女右的习俗,从“送子神物”——麒麟的左脚上磨一些粉末,就水喝下,保佑生子。
    学生记者葛昕冉:其他的石雕都是站着的,盛气凌人,这些石羊为什么都是跪着的呢?
    工作人员:羊在接受母亲喂养的时候都是跪着的,这是对母爱的尊敬。石羊是朱元璋为了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专门设立的,明代其他陵园是没有的。朱元璋被安葬在南京,陵园叫做“明孝陵”,可见他是个大孝子。


报道花絮
    付雨蝶的悄悄话:人们在刮麒麟腿的时候,麒麟一定会感到很疼。麒麟应该告诉那些伤害它的人,这种做法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马汉文的故事:朱元璋小时候的故事可不少,我就知道很多。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放牛,有一次,大家又累又饿。朱元璋看了看小牛,突然计上心头,对大伙说:“宰杀小牛,大宴群臣!”搭起灶,烧起火,他们就这样饱餐一顿。为了不让地主发现,聪明的朱元璋将牛尾巴插进了一堆石头中,地主来到山中察看,竟然以为小牛是被山神吃了!

麒麟的左前腿比其他的腿真的细了好多!
    以上图片由本报记者许龙供稿,学生记者分别来自凤阳县永安小学、府城小学、工人子弟小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