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古人说 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时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做事要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其实中国古老的成语所描述的含义,在国外也有鲜活的应用。最有趣的要数挪威的渔民了,他们是怎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呢?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当然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从海里捕到沙丁鱼后,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运输途中窒息死亡。 不过有一条渔船例外。这条船上的沙丁鱼每次都能活着回到渔港,可谁也不知道那个船长是怎样做到的。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被船员们揭开。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 鲶鱼是一种以其他鱼为食物的鱼,它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可怜的沙丁鱼一见到鲶鱼,立即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如果鱼会说话,它们一定会大叫:“赶快逃命啊,魔鬼来啦!” 就这样,沙丁鱼们再也不会因为缺氧而昏昏欲睡,最后死掉了,这不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