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古人说 有眼不识金镶玉 武侠小说中最常用来比喻见识浅陋、缺乏识别事物的能力的俗语,莫过于“有眼不识金镶玉”。殊不知“金镶玉”是讹传所致,原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有眼不识荆山玉”出自《韩非子·和氏》:春秋时期,楚人卞和看见一只凤凰落在荆山的一块青石上。当时的人们皆认为凤凰神鸟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卞和就认定那块青石中必有宝玉,便先后将它献给了楚厉王、楚武王。两位王先后命玉工识别,均得出其只是一块石头的结果。卞和两次被罚,先后失去了左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听到卞和的哭诉,命玉工剖开璞玉,发现里面果真是一块稀世之宝玉。后来,为了彰显卞和之名,楚文王遂将此玉命名为“和氏璧”。因和氏璧出自荆山,故后人又称之为“荆山玉”。 明代以后,“荆山玉”一词渐渐被发音相近的“金镶玉”所代替,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有眼不识金镶玉”。